,央行发布2023年全年金融统计数据和社融数据。根据央行数据显示配资公司网站,2023年全年增量累计为35.59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3.41万亿元;新增贷款22.75万亿元,同比多增1.31万亿元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从数据来看,我国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。我国去年金融支持力度加大,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,质效提升。信贷结构持续优化,强化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支持。多位市场人士预计,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。
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
央行数据显示,12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292.27万亿元,同比增长9.7%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M2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。去年我国金融支持力度加大,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
实际上,去年我国政策大招频出,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定。2023年,央行两次降准、两次降息,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大招也接连出手,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,配合国债增发、“三大工程”加快推进等宏观政策组合拳,进一步提升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。
有业内人士预计,在金融体系“真金白银”的有力支持下,我国经济显示出持续向好态势,市场预期和信心稳步提升,有望顺利实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。
货币政策将以“匹配”体现“灵活适度”,以存量盘活、结构优化实现“精准有效”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“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”。
市场专家认为,“灵活”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,坚持以我为主,在内外部环境仍有不确定的背景下及时进行政策响应,平滑超预期因素的冲击;强调社会融资规模、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,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更为稳健中性,更加关注价格和预期因素,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。同时,货币政策由“精准有力”转向“精准有效”,强调了从质效而非数量来观察和评判货币政策,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每年我国全部贷款当中约八成需要回收再投放,盘活存量信贷资金效能可以更好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优化新增贷款投向,也有利于支持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,根本上有助于改善终端需求。
此外,有业内人士预计,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。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,金融支持扩大内需仍有后劲,盘活的存量金融资源会更多流向有效需求的重点领域,宏观政策效果也将持续显现,市场信心和有效需求稳步恢复,物价将向合理水平回归。预计2024年CPI有望于一季度转正,PPI降幅总体趋于收窄。
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质效已有提升
央行数据显示,去年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势头。12月末,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7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6%。12月新增贷款1.17万亿元。12月贷款继续超万亿元,基本符合业内人士普遍预期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虽然12月新增贷款较上年同期略有少增,但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高的情况,该增量属于较高水平。与2021年(1.13万亿元)、2020年(1.26万亿元)和2019年(1.14万亿元)的同期增量大致相当。2022年12月为应对疫情渡峰,金融系统主动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,导致基数较高。
“如果还原地方化债、不良处置等因素,信贷支持力度更大。”上述业内人士表示,前期发行了1万多亿元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后,部分地方置换存量贷款,加上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过程中,不良资产剥离处置的体量也不低,贷款保持当前增长势头,投放力度仍属不低。
另有业内人士表示,去年全年贷款同比多增超万亿元,社会融资规模、广义货币M2增速保持相对高位,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相当有力。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总量指标要有更多元视角,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、M2同比增速均好于名义经济增速。在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转型、提前还贷增多、且涉地方债务融资减少的情况下,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,保持这样的金融支持力度殊为不易。
“从调研了解的部分主要大行数据看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普惠小微贷款、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30%-40%,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。”有业内人士表示,房地产、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虽然减少了,但更多信贷资源被配置到支持形成新质生产力上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。
此外,央行在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,加大力度推动贷款平稳增长。数据显示,2023年中期借贷便利(MLF)逐月保持超额续做,全年累计新增超过2.5万亿元,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。央行多次释放信号要加强信贷均衡投放,2023年四季度贷款波动明显收敛。
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强化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支持
从信贷结构上来看,2023年全年企业贷款稳定较快增长。根据央行数据显示,2023年,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17.91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3.92万亿元;中长期贷款增加13.57万亿元,比重有所提升,企业融资的稳定性不断提升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,央行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基本实现全覆盖,在优化资金供给结构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前瞻布局。
其中,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成效初步显现。加强民企金融服务是央行过去一年的重头戏,除了多次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强调“一视同仁”理念,还在11月联合下发《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》,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民企的顶层设计。民企信贷资源投入加大,2023年1-11月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增加3.8亿元,同比多增1万亿元。
科创、绿色等新动能支持力度已有所加大。数据显示,2023年科技创新再贷款4000亿元额度全部使用完毕,碳减排支持工具、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合计增加4251亿元。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。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达28.6万亿元,2020年提出“30·60”目标以来已翻番。
此外,抵押补充贷款(PSL)加量助力“三大工程”建设。根据央行官网披露,2023年新增PSL额度5000亿元,其中12月发放3500亿元,继2022年11月之后再次大幅扩容。结合央行此前表态,本轮PSL重启主要是为保障房、城中村改造、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,2024年开年将有效带动形成实物量,助力稳投资和稳增长。
市场利率稳中有降利率政策协同性增强
在市场利率方面,有业内人士指出,在央行的各项政策操作的呵护下,2023年市场资金面总体保持平稳,企业贷款低位运行、存量房贷利率有所下降。
“2023年三季度以来,国内经济积极因素明显增多,央行政策利率进入观察期,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也连续4个月维持不变。”有业内人士指出,企业融资成本仍保持下行态势,2023年1-1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89%,同比下降0.3个百分点,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。
同时,我国居民房贷压力明显减轻。数据显示,2023年央行高效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工作,耗时仅2个月,超23万亿元房贷完成调整,平均降幅0.73个百分点,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。此外,2023年5年期以上LPR下行0.1个百分点,2024年重定价日过后,不少居民房贷利率再次调降,以100万、25年期的房贷为例,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约700元,进一步缓解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压力。
此外,有业内人士指出,存款利率下行增强金融让利可持续性。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、银行息差收窄的背景下,存款利率适时适度降低,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,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。
继2023年6月、9月之后,12月国有大行再度主动下调存款利率,其中1年期至5年期降幅在10~25个基点不等,2024年开年以来多家中小银行也跟进调整。
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双向浮动特征明显
2023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,弹性增强。接近监管人士表示,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,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,双向浮动成为常态。2023年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非美元货币中保持稳健。
2023年初,人民币汇率小幅回升。数据显示,2023年开年之初,受美元走弱,经济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,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。2023年一季末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(CFETS)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较2022年末升值1.4%和1.2%。
而2023年中,受内外部复杂环境影响汇率走贬,监管层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,但也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。随着美元指数强势回弹,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走贬,尤其是7月底美联储再度加息后,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大。监管层坚决对单边、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,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。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、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,有效增加美元流动性。增加香港央票发行规模,调节离岸人民币流动性。
“随着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和外部环境改善,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。”市场普遍认为,国内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,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不断明朗,市场预期边际改善。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降温,加息节奏均有放缓,市场预期美联储开启降息进程的概率不断增大。在内外部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的作用下,2023年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升值趋稳,较年内低点已升值超过2%。
此外,有业内人士认预计配资公司网站,未来人民币汇率稳定仍有坚实基础。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,经济基本盘将更加稳固,加之全球对人民币安全资产的需求不断增强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居全球第一,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。监管层也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,汇率调控政策工具充足,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考验,稳定市场预期。